在毫末之間,她以一雙慧眼發現疾病,從患者核心需求出發帶來光明。她是深耕白內障研究的探索者,多少次手術前的充分準備,多少次手術室里的精益求精,只為承擔起“光明的使命”,她就是寧夏愛爾眼科醫院副院長李靜。
李靜,現任寧夏愛爾眼科醫院副院長兼白內障科主任、無刀飛白手術認證醫生。曾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進修基礎眼科、西安第四醫院進修青光眼專業,并參加了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培訓,多次參加國內外眼科相關知識培訓學習及交流,完成寧夏自然科學基金立項一項。
毫末之間,可見天地
少年時的李靜,身體不是很好,經常會出入醫院,在醫護人員的照顧中慢慢康復,于是,李靜就立志當一名醫生,希望能為他人也為自己解除疾病困擾。“我從來不覺得學醫辛苦,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不容易。只要你熱愛它,就會為之探索,發現不一樣的風景。”李靜說。
在李靜看來,一位優秀的眼科醫生應該有共病管理平衡意識,有整體觀、全局觀。“白內障只是眼病中最常見的一種,而患者在對疾病沒有充分認識的情況下,往往只是迫切地要求醫生摘除最明顯的白內障,使其恢復光明。而忽略了自己的眼睛也許還存在其他眼病,這就需要我們醫生盡可能地對眼表、晶狀體、視網膜、視神經等進行全方位的功能評估。”李靜說。
白內障手術的原則是為患者提供穩定持久的視覺康復,當李靜在深思熟慮后做出決策建議,并與患者悉心溝通治療方案時,她關注的并非只有當下,還有患者五年后、十年后乃至一輩子的視力和生活質量。正是李靜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原則和深謀遠慮,讓她的學生、同事和無數患者在這隨著技術進步帶來白內障治療的“快時代”中仍然時刻并深刻體會到醫者仁心的含義與匠心精神。
白內障手術進入“無刀”新時代
在手術室里的李靜,手法嫻熟、動作精準,仿佛一位技藝高超的藝術家,在患者的眼球上雕刻著光明的希望。她的每一個操作都充滿了力量與細膩,讓人不禁為之贊嘆。
白內障作為全球第一致盲性眼病,患病率始終居高不下。過去,傳統白內障手術的目的僅為復明,然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中老年人群的用眼需求日益多樣化,他們不再僅僅滿足于看得見,而是追求全程、優質、年輕態的視覺質量,飛秒激光在白內障手術中的應用堪稱一場里程碑式的變革。
“借助愛爾眼科全球眼科的專業優勢以及寧夏愛爾這九年的壯大,不論從技術還是教學都有很不錯的發展。我們是區內首家開展飛秒激光白內障手術的醫院,飛秒激光白內障手術顛覆了白內障手術長久以來依賴手術刀的傳統模式,是一次技術的革新。其精準度極高,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的六十分之一,能夠確保手術切口更加平整、平滑,從而減少手術創傷和術后恢復時間,這就為很多疑難復雜性的白內障提供了更好地技術支撐。”李靜說。
敬畏生命,踐行光明使命
刻苦鉆研,精益求精,不斷精進理論知識,扎實臨床技能,這是李靜對自己的要求。她每完成一臺手術,都要親自記錄手術過程和技術細節,然后進行復盤總結。時至今日,她依然保持著這一習慣,每天仔細整理病歷,確保所有的記錄準確無誤,定期組織團隊開展病歷討論會,分享經驗、分析案例,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學術氛圍。
“我們積極進行團隊建設,從學科帶頭人到骨干醫生,從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到初級職稱,我們借助愛爾眼科集團強大的平臺優勢聯合培養,結合豐富的臨床資源,制定靈活的分級培訓機制,提升團隊梯隊建設的完整性,穩步提升團隊的診療水平能力。”李靜介紹道。
作為醫生,要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并且熱愛醫學這個偉大的事業。感恩學醫路上的領路人和每個幫助過你的老師;敬畏生命、尊敬患者,用嚴謹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這是李靜從醫26年對自我的要求,也是她對年輕醫生的諄諄教誨。
【結語】
眼科醫生,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名字,一個在“黑”與“白”之間奔波、傳播光明與希望的職業。作為醫生,李靜深知醫學不僅僅是科學的實踐,更是情感的傳遞。她努力讓自己的話語變得簡單易懂,親切自然,讓醫學不在冰冷,而是充滿溫度。
“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幸福的東西,人一定要有夢想。”歲月悠悠,李靜依舊充滿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向往,依然是一個執著的“追夢人”。 (寧夏新聞網記者 胡俊 文/圖/視頻)